《七发》

【原文】
 
枚乘作《七发》(2),创意造端,丽旨腴词,上薄《骚》些(3),盖文章领袖,故为可喜。其后继之者,如傅毅《七激》、张衡《七辩》、崔骃《七依》、马融《七广》、曹植《七启》、王粲《七释》、张协《七命》之类(4),规仿太切,了无新意。傅玄又集之为《七林》(5),使人读未终篇,往往弃诸几格。柳子厚《晋问》(6),乃用其体,而超然别立新机杼,激越清壮,汉、晋之间诸文士之弊于是一洗矣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《七发》:枚乘的辞赋名篇。写楚太子有疾,吴客以七事启发之。后世仿作很多,皆以“七”名篇,故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文体—七体。
 
(2)枚乘(?—前140):淮阴(今属江苏)人。西汉辞赋家。
 
(3)《骚》些(suò):代指《离骚》。些,楚辞中常用的语末助词。
 
(4)傅毅(?—约90):东汉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)人。辞赋家,在当时与班固齐名。以汉明帝求贤不笃,士多隐处,故作《七激》以讽。张衡(78—139):东汉南阳西鄂(今河南南阳)人。少游三辅,观太学,遂通五经。汉安帝时公车特征,拜郎中,迁太史令。顺帝永和初年,出为河间相。张衡善机巧,尤致思于天文、阴阳、历算;又善为文,尤长于辞赋。崔骃(yīn):东汉安平(今属河北)人。出身官宦世家,少游太学,与班固齐名。精通训诂,遍读百家,博学善属文。曹植(192—232):曹操第三子。少善诗文。兄曹丕称帝后,贬爵徙封,抑郁不得意。其诗现存八十余首,文章辞赋四十余篇。在东汉末年建安作家群里,影响最大,备受后人推崇。王粲(177—217):山阳高平(今山东邹城)人。东汉末年诗人、辞赋家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。张协:安平武邑(今河北武邑)人。晋朝诗人、辞赋家,与兄张载、弟张亢,号为“三张”。
 
(5)傅玄(217—278):北地泥阳(今陕西铜川)人。魏晋时诗人、学者。《七林》:乃汇集七体作品而加以点评。
 
(6)《晋问》:柳宗元仿拟《七发》所作的散体大赋,假设“吴子”与“柳先生”之问题,铺叙晋之山河、金铁、名马、异材、河鱼、池盐、晋文公霸业及尧之遗风,彰显“民利”的政治主张。
 
【翻译】
 
枚乘作《七发》,创意新颖,辞藻华丽,上薄《离骚》,这是文章典范,实为可喜。其后继之而作的,如傅毅《七激》、张衡《七辩》、崔骃《七依》、马融《七广》、曹植《七启》、王粲《七释》、张协《七命》之类,亦步亦趋,毫无新意。傅玄又汇集为《七林》,令人读之未完,就往往弃之于书架。柳子厚《晋问》,也是采用七体,而能超然高标大胆创新,文章激越清壮,汉、晋以来那些文士的弊端就此一扫而光。
 
东方朔《答客难》(1),自是文中杰出,杨雄拟之为《解嘲》,尚有驰骋自得之妙。至于崔骃《达旨》、班固《宾戏》、张衡《应间》,皆屋下架屋,章摹句写,其病与《七林》同,及韩退之《进学解》出(2),于是一洗矣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东方朔(前154—前93):平原厌次(今山东德州)人。汉武帝时待诏金马门,官至太中大夫、给事中,以诙谐滑稽得亲幸,为武帝弄臣。《答客难(nàn)》:东方朔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,终不见用,以此文自我宽慰。难,诘问。
 
(2)进学:增进学问。解:辨释疑惑,解剥纷难。自《答客难》《解嘲》以下,仿作既多,遂成一种专门文体。
 
【翻译】
 
东方朔《答客难》,自然是文章名篇,扬雄仿作《解嘲》一文,还有纵横驰骋的妙处。至于崔骃《达旨》、班固《宾戏》、张衡《应间》,都是叠床架屋,章摹句写,其弊病和《七林》相同,等到韩退之《进学解》问世,于是这些弊病也就一扫而空。
 
《毛颖传》初成(1),世人多笑其怪,虽裴晋公亦不以为可,惟柳子独爱之。韩子以文为戏,本一篇耳,妄人既附以《革华传》(2),至于近时,《罗文》《江瑶》《叶嘉》《陆吉》诸传(3),纷纭杂沓,皆托以为东坡,大可笑也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《毛颖传》:为毛笔这一类器物作传,别有所寄,为“假传”这一文体之滥觞。
 
(2)《革华传》:即《下坯侯革华传》,托名韩愈之作,为皮靴立传。
 
(3)《罗文》《江瑶》《叶嘉》《陆吉》:《万石君罗文传》,为歙砚作传;《江瑶柱传》,为干贝作传;《叶嘉传》,为闽茶作传;《黄甘陆吉传》,为柑橘作传。此数篇,叶梦得《避暑录话》也认为是托名苏轼之作。
 
【翻译】
 
韩退之《毛颖传》刚问世,世人大多嘲笑其文风怪异,即使是裴晋公也不以为然,只有柳子厚喜欢这篇文章。韩退之以文为戏,本来就此一篇,无知妄人竟以《革华传》托名韩退之,至于近代,《罗文》《江瑶》《叶嘉》《陆吉》等传,一股脑冒出来,都托名东坡所作,真是太可笑了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