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《禹贡》叙治水(2),以冀、兖、青、徐、扬、荆、豫、梁、雍为次(3)。考地理言之,豫居九州中(4),与兖、徐接境,何为自徐之扬,顾以豫为后乎?盖禹顺五行而治之耳(5)。冀为帝都(6),既在所先,而地居北方,实于五行为水;水生木,木东方也,故次之以兖、青、徐;木生火,火南方也,故次之以扬、荆;火生土,土中央也,故次之以豫;土生金,金西方也,故终于梁、雍(7)。所谓“彝伦攸叙”者此也(8)。与鲧之“汩陈五行”(9),相去远矣。此说予得之魏几道。
【注释】
(1)禹:即大禹,传为夏代开国之君,据说因治水有功,得舜禅位,立国为夏。
(2)《禹贡》:《尚书·夏书》篇名。以全国为九州,分述山脉、河流、蔽泽、土壤、物产、贡赋、交通等地理情况,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述。
(3)冀:冀州,在今河北及豫北一带。兖(yǎn):兖州,约古黄河与济水之间。青:青州,今山东东北部地区。徐:徐州,约今淮海地区。扬:扬州,今淮河以南、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。荆:荆州,今湖北、湖南地区。豫:豫州,今河南地区。梁:梁州,今陕南、四川及云南部分地区。雍:雍州,今陕西、甘肃及青海东部地区。以上九州为古九州。
(4)豫居九州中:古豫州位于九州之正中,故又称“中州”。
(5)五行(xíng):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。古人认为五行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,五者相生相克,宇宙万物因此而运行变化。
(6)冀为帝都:古籍记载,冀为黄帝、尧、舜的都城。
(7)“地居北方”几句:古以五行相生,且与五方对应,水为北(水生木),木为东(木生火),火为南(火生土),土为中央(土生金),金为西方(金生水)。
(8)彝伦攸叙:语出《尚书·洪范》。意思是常理有序而不乱。
(9)鲧(gǔn):禹的父亲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“我闻在昔鲧陻洪水,汩陈其五行。”意思是:我听说过去鲧采取堵塞的办法治水,结果扰乱了上天创造的五行规律。
【翻译】
《禹贡》讲述大禹治水,以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梁州、雍州为顺序。从地理方位来说,豫州居于九州中心,和兖州、徐州接界,那为什么徐州之后是扬州,却把豫州放后面呢?原来大禹是按照五行顺序治水的。冀州为帝都,而地理位置处于北方,对应五行为水;水生木,木代表东方,所以随后为兖州、青州、徐州;木生火,火代表南方,所以跟着是扬州、荆州;火生土,土代表中央,所以接下来是豫州;土生金,金代表西方,所以最后是梁州、雍州。《尚书》所谓“常理有序而不乱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。这和鲧“扰乱五行”的做法,差别很大啊。这种说法我是从魏几道那里听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