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古今言地险者,以谓函秦宅关河之胜(1),齐负海岱(2),赵、魏据大河(3),晋表里河山(4),蜀有剑门、瞿唐之阻(5),楚国方城以为城,汉水以为池(6),吴长江万里(7),兼五湖之固(8),皆足以立国;唯宋、卫之郊(9),四通五达,无一险可恃。然东汉之末,袁绍跨有青、冀、幽、并四州(10),韩遂、马腾辈分据关中(11),刘璋擅蜀(12),刘表居荆州(13),吕布盗徐(14),袁术包南阳、寿春(15),孙策取江东(16),天下形胜尽矣;曹操晚得兖州(17),倔强其间,终之夷群雄,覆汉祚(18)。
【注释】
(1)函秦:泛指关中地区。关:这里指函谷关,位于今河南灵宝西南,路在谷中,深险如函,故名。秦国在此置关,又称“秦关”。河:黄河。
(2)齐:齐国,其地在今山东泰山以北。海:大海。岱:泰山。
(3)赵:赵国,在今河北南部、山西北部一带。魏:魏国,在今河南北部、陕西东部、山西西南及河北南部一带。
(4)晋表里河山:晋国在今山西大部、河北西南,地跨黄河两岸,外有大河,内有高山(太行),故云表里河山。
(5)蜀:先秦时期古国名,后为秦所灭,置蜀郡,其地在今四川盆地。剑门:在今四川剑阁北,大剑山峭壁中断,两崖相嵌,其形似门,故名,蜀汉诸葛亮在此置关。瞿唐:长江三峡之首,今作瞿塘,又名广溪峡、夔峡。两崖峻峭对峙,中贯长江,地当入蜀水路之门户。
(6)楚国方城以为城,汉水以为池:语出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。楚国,在今湖北一带。方城,春秋时期楚国北方的长城,起于方城(今属河南),故名。汉水,汉江。长江最大支流。
(7)吴:在今淮、泗以南至太湖以东地区,后被越国所灭。
(8)五湖:古今说法不一。先秦时期专指太湖。
(9)宋:在今河南东部及鲁、苏、皖三省之间。卫:在今河南、河北、山东交界一带。
(10)袁绍(?—202):汝南汝阳(今河南商水)人。东汉末年北方割据军阀,官渡之战败于曹操,病死。幽:幽州。汉代的幽州为武帝所置十三州之一,历代沿置,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。并(bīng):并州,古九州之一(据《周礼》)。汉置并州,历代沿置,在今山西一带。
(11)韩遂(?—215):凉州金城(今甘肃兰州)人。东汉末年割据军阀。马腾(?—212):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)人。东汉末年割据军阀。关中:关中地区。东至函谷关,南至武关,西至散关,北至萧关,故名“关中”,陕西渭河流域一带。
(12)刘璋:江夏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。东汉末年益州牧,后降于刘备。
(13)刘表(142—208):汉宗室。东汉末为镇南将军、荆州牧,据地千里,称雄一方。
(14)吕布(?—198):九原(今内蒙古包头)人。东汉末年群雄之一,以勇武知名,后败于曹操,被处死。盗徐:建安元年(196),吕布打败刘备,袭夺徐州,自称徐州牧,故称“盗徐”。
(15)袁术(?—199):汝南汝阳(今河南商水)人。袁绍弟,东汉末年割据军阀。建安二年(197)在寿春僭号称帝,天下群起而攻之,众叛亲离,呕血而死。南阳:秦置郡,在今河南南阳、湖北襄阳一带,治所南阳(今河南南阳)。寿春:今安徽寿县。
(16)孙策(175—200):吴郡富春(今浙江杭州)人。孙权之兄,三国东吴政权奠基者。江东:长江下游芜湖至南京一段为西南—东北流向,此段以东的长江南岸地区古称江东,又称江南或江左(古时叙地理坐北朝南,故以东为左,以西为右)。
(17)曹操(155—220):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。汉末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杰出诗人。建安元年(196)迎汉献帝至许,挟天子以令诸侯,位至丞相、大将军,封魏王。其子曹丕代汉称帝,追尊为魏武帝。
(18)祚(zuò):皇位。
【翻译】
古往今来谈论地势险要的,都说秦国地处函谷关和黄河之形胜,齐国背负泰山面临大海,赵国、魏国据有大河之险,晋国表里山河,蜀国有剑门、瞿塘险阻,楚国以方城为城墙,汉水为护城河,吴国有万里长江,又占据太湖之险固,都足以凭借天然险阻建立国家;唯有宋、卫两国,四通八达,没有一处天险可以凭恃。然而东汉末年,袁绍兼有青、冀、幽、并四州,韩遂、马腾之辈分据关中,刘璋占据蜀地,刘表据守荆州,吕布盗取徐州,袁术包揽南阳、寿春,孙策取得江东,天下险要之地瓜分净尽;曹操后来才得到兖州,崛起于群雄之间,最终剿平各路人马,颠覆汉朝江山。
议者尚以为操挟天子以自重,故能成功。而唐僖、昭之时(1),方镇擅地(2),王氏有赵百年(3),罗洪信在魏(4),刘仁恭在燕(5),李克用在河东(6),王重荣在蒲(7),朱宣、朱瑾在兖、郓(8),时溥在徐(9),王敬武在淄、青(10),杨行密在淮南(11),王建在蜀(12),天子都长安(13),凤翔、邠、华三镇鼎立为梗(14),李茂贞、韩建皆尝劫迁乘舆(15);而朱温区区以汴、宋、亳、颍截然中居(16),及其得志,乃与操等。以在德不在险为言(17),则操、温之德又可见矣。
【注释】
(1)僖:即唐僖宗李儇,懿宗第五子。昭:即唐昭宗李晔,懿宗第七子。
(2)方镇擅地:安史之乱以后,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,割据自主,朝廷难以节制。方镇,掌握兵权、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,唐朝为节度使。
(3)王氏有赵百年:唐德宗建中四年(783),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称赵王,朝廷加封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王武俊死后,子孙相继为节度使,直至唐亡(907),前后历时百余年。
(4)罗洪信在魏:罗弘信(836—898),魏州贵乡(今河北大名)人。唐僖宗光启四年(888)为魏博节度使。死后,其子罗绍威继之,直至唐亡。
(5)刘仁恭在燕:刘仁恭(?—914),深州(今属河北)人。唐昭宗乾宁二年(895)为卢龙节度使。唐亡,其子刘守光夺位自立,随后称帝,建号大燕,不久灭亡。
(6)李克用(856—908):沙陀族,赐姓李,新城(今山西雁门北)人。以平黄巢之功为河东节度使,唐亡,以复兴之名与后梁朱温争雄,次年病死。其子李存勖建立后唐。河东:唐方镇名。治今山西太原。
(7)王重荣(?—887):太原祁县(今山西祁县)人。唐僖宗广明元年(880)知河中留后,随后为河中节度使。蒲:蒲州,又为河中府(治今山西永济)。
(8)朱瑄(?—897):宋州(今安徽砀山)人。唐僖宗中和二年(882)为天平军节度使,乾宁四年(897)被杀。朱瑾(867—918):朱瑄从弟,唐僖宗光启二年(886)为泰宁节度使。郓:郓州,今山东郓城。
(9)时溥(?—893):徐州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唐僖宗中和元年(881)为感化军节度使(领徐、濠等州),景福元年(893)被杀。
(10)王敬武(?—889):青州(今属山东)人。唐僖宗中和二年(882)为平卢节度使(领淄、青诸州)。死后,其子王师范继之。淄:淄州,今山东淄博。
(11)杨行密(852—905):庐州合肥(今安徽长丰)人。五代吴国建立者。唐昭宗景福元年(892)为淮南节度使,后进封吴王。死后,其子杨渥继之。淮南:唐方镇名。治扬州(今属江苏)。
(12)王建(847—918):许州舞阳(今河南舞阳)人。唐昭宗大顺二年(891)为剑南西川(治今四川成都)节度使,唐亡自立,建前蜀。
(13)长安:汉、唐都城,今陕西西安。
(14)凤翔:唐方镇名。治凤翔(今属陕西)。邠(bīn):邠宁,唐方镇名。治邠州(今陕西彬县)。华:同华节度使,晚唐时为华州防御史。华州,今陕西华阴。
(15)李茂贞、韩建皆尝劫迁乘舆:李茂贞(856—924),深州博野(今河北博野)人。官至凤翔节度使,封郡王,唐昭宗景福年间,与朝廷多次发生军事冲突。韩建(855—912),许州长社(今河南长葛)人。官至镇国军节度使,与李茂贞等相勾结,称兵犯阙,乾宁三年(896)七月,挟持昭宗至华州。乘舆,代指天子。
(16)朱温(852—912):宋州砀山(今安徽砀山)人。因镇压黄巢有功,僖宗赐名“全忠”,升任节度使,进封梁王。天祐元年(904)弑昭宗,立哀帝。天祐四年(907)代唐称帝,建后梁。汴(biàn):汴州,治今河南开封。宋:宋州,治今河南商丘。亳(bó):亳州,今属安徽。颍:颍州,治今安徽阜阳。
(17)在德不在险:语出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。意思是君主治国安邦,靠的是勤修德政,而不是山川险要。
【翻译】
谈论者还认为曹操挟持天子以自重,所以能够成功。然而唐僖宗、昭宗之时,藩镇割据,王氏据有赵地百余年,罗弘信据魏地,刘仁恭据燕地,李克用据河东,王重荣据蒲州,朱瑄、朱瑾据兖、郓诸州,时溥据徐州,王敬武据淄、青等州,杨行密据淮南,王建据蜀,天子端居长安,凤翔、邠、华三镇鼎立拱卫,李茂贞、韩建都曾劫持迁徙天子;而朱温以区区汴、宋、亳、颍诸州巍然居中,后来他如愿篡唐,竟与曹操相当。要说立国兴邦关键在于勤修德政,而不在于山川之险的话,那么曹操、朱温的德行如何又是不难想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