裴晋公禊事

【原文】
 
唐开成二年三月三日(2),河南尹李待价将禊于洛滨(3),前一日启留守裴令公(4)。公明日召太子少傅白居易(5),太子宾客萧籍、李仍叔、刘禹锡(6),中书舍人郑居中等十五人合宴于舟中(7),自晨及暮,前水嬉而后妓乐,左笔砚而右壶觞,望之若仙,观者如堵。裴公首赋一章,四坐继和,乐天为十二韵以献(8),见于集中。今人赋上巳(9),鲜有用其事者。予案《裴公传》(10),是年起节度河东,三年以病丐还东都(11)。文宗上巳宴群臣曲江(12),度不赴,帝赐以诗,使者及门而度薨(13),与前事相去正一年。然乐天又有一篇,题云《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,忆去岁禊洛之作》,是开成三年诗,则度以四年三月始薨,《新史》以为三年(14),误也。《宰相表》却载其三年十二月为中书令(15),四年三月薨,而帝纪全失书(16),独《旧史》纪、传为是(17)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裴晋公:即裴度(765—839),河东闻喜(今山西闻喜)人。唐德宗贞元五年(789)进士,中唐名相,封晋国公,官终中书令。禊(xì):先秦习俗,阳春三月上旬巳日,人们都到水边洗濯污垢,清除经冬的秽气。到了汉代,这一习俗演变为官方祭礼,称为“禊”。
 
(2)开成:唐文宗李昂年号(836—840)。
 
(3)河南:初指黄河以南地区,古豫州。唐代有河南府(治今河南洛阳),属都畿道。尹:府尹,一府最高行政长官。李待价:即李珏(784—853),字待价,淮阴(今属江苏)人。唐文宗时官至宰相。洛:洛水,即洛河。
 
(4)留守:官名。古时皇帝巡幸或出征,以亲王、重臣镇守京师,称留守。唐代以洛阳为东都,置留守。令公:对中书令的尊称。裴度曾任中书令。
 
(5)太子少傅:东宫官名。太子太傅之副职。
 
(6)太子宾客:官名。唐代始置,为东宫属官,掌调护、侍从、规谏等职。刘禹锡(772—842):字梦得,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唐德宗贞元九年(793)进士,历官州刺史、太子宾客、加检校礼部尚书衔。早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,并称“刘柳”。晚与白居易为诗友,并称“刘白”。
 
(7)中书舍人:官名。唐时掌管诏令、侍从、宣旨、接纳上奏文表等事。
 
(8)十二韵:指白居易《三月三日祓禊洛滨》。
 
(9)上巳(sì):汉代以前,定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,有修禊之俗。魏晋以后,这一祭礼固定于三月三日,用以祓除疾病和不祥,称为“春禊”。
 
(10)《裴公传》:指《旧唐书·裴度列传》。
 
(11)东都:隋唐实行两都制,长安为西京,洛阳为东都。
 
(12)文宗:唐文宗李昂。曲江:曲江池。秦为宜春苑,汉为乐游原,有水流曲折萦回,故称曲江。在今陕西西安。
 
(13)薨(hōng):诸侯之死。后世也指显爵高官之死。
 
(14)《新史》:指《新唐书·裴度列传》。
 
(15)《宰相表》:指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,按,《旧唐书》无表。中书令:官名。汉武帝时始设,总管宫廷文书奏章。唐代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之职。
 
(16)帝纪:指《新唐书》诸帝本纪。按,裴度一生,历经唐代宗、德宗、顺宗、宪宗、穆宗、敬宗、文宗七朝。
 
(17)《旧史》:指《旧唐书》。
 
【翻译】
 
唐文宗开成二年三月三日,河南尹李待价准备在洛水之滨修禊,前一天去信告知东都留守裴令公。裴令公第二天召集太子少傅白居易,太子宾客萧籍、李仍叔、刘禹锡,中书舍人郑居中等十五人在船上宴会,从早到晚,玩水的玩水,观乐舞的观乐舞,赋诗的赋诗,饮酒的饮酒,远远望去宛如仙境,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。裴公带头赋诗一首,在座的人相继唱和,白乐天献诗十二韵,现存于其诗集中。现在的人赋上巳诗,很少有用此典故的。我考察《旧唐书·裴度列传》,本年起出镇河东,开成三年因病请求返回东都。文宗于上巳日在曲江大宴群臣,裴度没有前往,文宗赐诗给他,使者刚到家门口裴度就死了,和返回东都的时间相距正好一年。但是白乐天又有一首诗,题为《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,忆去岁禊洛之作》,是开成三年的诗,可见裴度是开成四年三月才去世的,《新唐书·裴度列传》认为在开成三年,是错误的。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却记载他开成三年十二月为中书令,四年三月去世,而《新唐书》诸帝纪全无记载,只有《旧唐书》的《文宗纪》和《裴度列传》记载是对的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