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用他国人

【原文】
 
七国虎争天下(1),莫不招致四方游士(2)。然六国所用相(3),皆其宗族及国人,如齐之田忌、田婴、田文(4),韩之公仲、公叔(5),赵之奉阳、平原君(6),魏王至以太子为相(7)。独秦不然。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,魏人公孙鞅也(8)。其他若楼缓赵人(9),张仪、魏冉、范雎皆魏人(10),蔡泽燕人(11),吕不韦韩人(12),李斯楚人,皆委国而听之不疑,卒之所以兼天下者,诸人之力也。燕昭王任郭隗、剧辛、乐毅(13),几灭强齐,辛、毅皆赵人也。楚悼王任吴起为相(14),诸侯患楚之强,盖卫人也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七国:即战国七雄,秦、齐、楚、燕、韩、赵、魏。
 
(2)游士:奔走游说之士。战国时期,读书人习纵横之术,四处游说,以期出人头地。
 
(3)相:官名。始于春秋末齐景公时。战国时期,相或称相邦,或称丞相,为百官之长。
 
(4)田忌:齐国名将,识孙膑之才。“田忌赛马”“围魏救赵”都是与其有关的典故。田婴:齐国大臣,孟尝君之父。历事齐威王、宣王、湣王。封于薛,号靖郭君。田文:即孟尝君,齐宗室。与魏国信陵君无忌、赵国平原君赵胜、楚国春申君黄歇并称“战国四公子”,皆以礼贤下士广纳门客著称。
 
(5)公仲:复姓。此指韩国重臣公仲侈。公叔:指公叔伯婴,韩国贵族,韩襄王时为相。
 
(6)奉阳:奉阳君,赵肃侯之弟,为相。平原君:指赵胜(?—前251),赵武灵王之子,封于东武城,号平原君,三任赵相,门下食客三千。
 
(7)魏王至以太子为相:魏襄王九年(前310),魏相田需死,襄王以太子为相。事见《战国策·魏二》。
 
(8)公孙鞅(前390—前338):战国卫人,姓公孙,名鞅,以其封于商地,又称商鞅。他为秦相十九年,辅佐秦孝公实施变法,秦国由是国富兵强。秦孝公死,他被诬谋反,车裂而死。
 
(9)楼缓:赵国人,纵横家。入秦,任秦相,联合赵、宋谋求对抗齐、魏、韩三国。
 
(10)张仪(?—前309):魏国人,纵横家。相秦惠王,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共同事秦。魏冉:楚国人,秦昭王母宣太后弟,数任秦相,封于穰,称穰侯,豪富逾于王室,与华阳君、泾阳君、高陵君并称“四贵”。范雎(jū):魏国人,相秦,封应侯。
 
(11)蔡泽:燕国纲成(今河北万全)人,相秦。
 
(12)吕不韦(?—前235):卫国濮阳(今河南濮阳)人。本为巨商,在邯郸遇秦公子子楚为赵国人质,以其“奇货可居”,乃使子楚得归秦嗣位为庄襄王,以功为相,嬴政(秦始皇)即位,尊为仲父。后因牵连获罪,流放蜀地,途中自杀。吕不韦曾命门客编《吕氏春秋》,书成悬于国门,说有能增减一字者,赏赐千金。
 
(13)燕昭王(?—前279):战国时燕国国君,招贤纳士,与燕人同甘苦,燕国日以富强。郭隗(wěi):燕国人,昭王欲得贤士,郭隗请从自己开始示范,于是贤士争赴燕国,乐毅自魏往,邹衍自齐往,剧辛自赵往,燕国大强。剧辛(?—前242):赵国人,入燕为官,参与谋划伐齐。乐(yuè)毅:先由赵入魏,又入燕,昭王任为上将军,统领五国兵伐齐。后齐国行反间计,使燕王以骑劫代之,乐毅迫走赵国,后来往来于燕赵之间,卒于赵。
 
(14)楚悼王(?—前381):芈姓,熊氏,名疑,任用吴起变法,国富兵强。吴起(?—前381):卫国人,历仕鲁、魏、楚三国,内政军事兼擅,因变法而致楚国贵族怨望,被杀。
 
【翻译】
 
七国争雄天下,都极力招揽四方奔走游说之士。然而六国所用之相,都是宗族和本国人,如齐国的田忌、田婴、田文,韩国的公仲侈、公叔伯婴,赵国的奉阳君、平原君,魏王甚至以太子为相。唯独秦国不是如此。最初与其谋划国策开创霸业的,是卫国人公孙鞅。其他如楼缓是赵国人,张仪、魏冉、范雎都是魏国人,蔡泽燕国人,吕不韦韩国人,李斯楚国人,秦王都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们而不起疑心,之所以最后能够兼并天下,就是靠这些人的力量。燕昭王任用郭隗、剧辛、乐毅,几乎灭掉强齐,剧辛、乐毅都是赵国人。楚悼王任用吴起为相,各诸侯国都担心楚国强大,吴起是卫国人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