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参、赵括

【原文】
 
汉高祖疾甚,吕后问曰(2):“萧相国既死(3),谁令代之?”上曰:“曹参可。”萧何事惠帝(4),病,上问曰:“君即百岁后,谁可代君?”对曰:“知臣莫若主。”帝曰:“曹参何如?”曰:“帝得之矣。”曹参相齐(5),闻何薨,告舍人趣治行(6):“吾且入相。”居无何,使者果召参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曹参(?—前190):沛县(今属江苏)人。西汉开国功臣。惠帝时,继萧何为相,全遵萧何之所规,世称“萧规曹随”。赵括(?—前260):战国时期赵国人,名将赵奢之子,熟读兵书而纸上谈兵,不知应变。在秦赵长平之战(前260)中,兵败身死,赵军四十余万被俘坑杀。
 
(2)吕后:即吕雉(前241—前180),单父(今山东单县)人。刘邦妻,惠帝母,惠帝死后临朝称制,把持政柄八年之久,排斥刘邦旧臣,立诸吕为王。死后,周勃、陈平等诛灭诸吕,拥立文帝。
 
(3)萧相国:指萧何(?—前193),丰邑(今江苏丰县)人。西汉开国功臣,论功第一,封酂侯。西汉律令典制,多其所制,史称萧何定律。相国,丞相,刘邦为汉王时,萧何即为丞相。
 
(4)惠帝:即汉惠帝刘盈(前210—前188),刘邦与吕后之子。
 
(5)齐:西汉初年封国。
 
(6)趣:同“促”,催促,急促。治行:整理行装。
 
【翻译】
 
汉高祖病重,吕后问他:“萧相国去世之后,让谁去代替他呢?”皇上说:“曹参可以。”萧何辅佐汉惠帝,病重时,皇帝问他:“您百年之后,谁人可以代替您?”萧何回答说:“没有比君主更了解臣子的了。”皇帝问道:“曹参怎么样?”萧何说:“皇帝说得太好了。”曹参正在齐国做相,听说萧何去世了,告诉手下人赶快准备行装,说:“我要入朝当丞相了。”过不多久,朝廷使者果然来召曹参进京。
 
赵括自少时学兵法,其父奢不能难(1),然不谓善,谓其母曰:“赵若必将之,破赵军者必括也。”后廉颇与秦相持(2),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(3),曰:“秦之所畏,独赵括耳。”赵王以括代颇将(4)。蔺相如谏(5),王不听。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,王又不听。秦王闻括已为赵将,乃阴使白起代王龁(6),遂胜赵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奢:指赵奢,战国时赵国将领。主管赋税,成绩卓著。后任将军,曾大破秦军,功勋赫赫。
 
(2)廉颇:战国时期赵国名将。秦赵之战中,他拥兵坚守,使秦军三年不得推进。
 
(3)应侯:指范雎,战国时期魏国人,秦昭王以其为相,封于应,称应侯。反间:反间计,利用敌方间谍传递假情报,或用计使敌人内部不和。
 
(4)赵王:指赵孝成王,在位二十一年。
 
(5)蔺相如:战国时期赵国名臣。奉命使秦,完璧归赵,渑池会时面对强秦捍卫赵国尊严,因功任为上卿。与廉颇为刎颈之交。
 
(6)白起(?—前257):战国时期秦国名将。长平之战,赵国中秦反间计,以赵括易老将廉颇,而秦国暗中以白起替换王龁,大败赵国,四十余万赵军降秦,悉被坑杀。王龁(?—前244):战国末秦国将领。
 
【翻译】
 
赵括从小学习兵法,他父亲赵奢也辩不过他,但并不认为他就学得好,而对他母亲说:“赵国倘若一定要以赵括为将,打败赵军的必定是赵括。”后来廉颇与秦国相持,秦国应侯范雎花千金到赵国实施反间计,说:“秦国真正害怕的,只有赵括。”赵王于是让赵括代替廉颇为将。蔺相如劝谏,赵王不听。赵括之母上书说赵括才不堪用,赵王仍是不听。秦王听说赵括已为赵将,就暗中让白起代替王龁为将,于是打败了赵国。
 
曹参之宜为相,高祖以为可,惠帝以为可,萧何以为可,参自以为可,故汉用之而兴。赵括之不宜为将,其父以为不可,母以为不可,大臣以为不可,秦王知之,相应侯知之,将白起知之,独赵王以为可,故用之而败。呜呼!将相安危所系,可不监哉!且秦以白起易王龁,而赵乃以括代廉颇,不待于战,而胜负之形见矣。
 
【翻译】
 
曹参适合做丞相,汉高祖认为行,汉惠帝认为行,萧何认为行,曹参自己也认为行,所以用曹参为相而汉朝兴盛。赵括不适合为将,他父亲认为不可,他母亲认为不可,大臣认为不可,秦王知道,秦相应侯知道,秦将白起知道,唯独赵王认为可用,所以用赵括为将而赵军败。唉!将相身系国家安危,能不慎重吗!秦国以白起代替王龁,而赵国竟以赵括代替廉颇,不等开战,而胜负形势就已分明了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