容斋随笔

容斋随笔 《容斋随笔》,古代笔记小说。内容广泛,资料丰富,包括经史诸子百家、文学艺术、历代典章制度、医卜、星历、宋代掌故以及人物评价等方面内容。有去伪存真的考订,也有入情入理的分析,其中对一些历史经验的总结颇有见地。 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首。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书。
野史不可信
【原文】
 
野史杂说,多有得之传闻及好事者缘饰,故类多失实,虽前辈不能免,而士大夫颇信之。姑摭真宗朝三事于左(1)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摭(zhí):摘取。真宗:即宋真宗赵恒(968—1022),宋太宗第三子。
 
【翻译】
 
野史杂说,多来自传闻以及好事者夸饰,所以大多失实,即使前辈高人也不能免,然而士大夫却很是信以为真。姑且摘取真宗朝三件事于下。
 
魏泰《东轩录》云(1):“真宗次澶渊(2),语寇莱公曰(3):‘虏骑未退,何人可守天雄军(4)?’公言参知政事王钦若(5)。退即召王于行府(6),谕以上意,授敕俾行(7)。王未及有言,公遽酌大白饮之,命曰‘上马杯’,且曰:‘参政勉之,回日即为同列也。’王驰骑入魏(8),越十一日,虏退,召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或云王公数进疑词于上前,故莱公因事出之。”予案,澶渊之役乃景德元年九月,是时莱公为次相(9),钦若为参政。闰九月,钦若判天雄(10)。二年四月,罢政。三年,莱公罢相,钦若复知枢密院(11),至天禧元年始拜相(12),距景德初元凡十四年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魏泰:襄阳(今属湖北)人。与王安石等人有交往。著有《东轩笔录》十五卷。
 
(2)真宗次澶(chán)渊:宋真宗景德元年(1004),辽国大军南下深入宋境,宰相寇准力主皇帝亲征,真宗至澶州(今河南濮阳)督战,最后双方达成和解,签订澶渊之盟。
 
(3)寇莱公:即寇准(962—1023),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)人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)进士,宋初名相,封莱国公。
 
(4)天雄军:在今河北大名一带。
 
(5)参知政事:唐代始置。宋初,置为副宰相,辅助宰相处理政务。王钦若(962—1025):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宋太宗淳化三年(992)进士,真宗景德初以参知政事判天雄军。后以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,大中祥符二年(1009),为枢密使、同平章事。迁尚书右仆射,判礼仪院,拜左仆射。仁宗时封冀国公。
 
(6)行府:宋朝皇帝出征,于所至之处设置行府。
 
(7)俾:使。
 
(8)魏:魏州,宋仁宗时改大名府,治今河北大名。
 
(9)次相:景德元年(1004)八月,寇准与毕士安同日拜相,寇准位列毕士安之下。
 
(10)判:官制用语。以他官兼代某职。
 
(11)枢密院:唐代始置。宋代以枢密院专掌军国机务及出纳机密命令等事,是国家最高军事机构。
 
(12)天禧:宋真宗年号(1017—1021)。
 
【翻译】
 
魏泰《东轩笔录》记载:“真宗驻扎澶渊,对寇莱公说:‘辽兵未退,何人可守天雄军?’寇莱公举荐参知政事王钦若,退下后随即在行府召见王钦若,告诉他皇帝的旨意,授予敕书命其出发。王钦若还没来得及说话,寇莱公就满斟大杯让他喝,名为‘上马杯’,并且说:‘王参政勉力为之,回来咱们就是同列了。’王钦若驰赴魏州,过了十一天,敌人退兵,召王钦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有人说王公屡次在皇上面前说坏话,所以寇莱公借这事把他排挤出去。”笔者按,澶渊之战是在景德元年九月,当时寇莱公为次相,王钦若为参知政事。闰九月,王钦若判天雄军。二年四月,罢参知政事。三年,寇莱公罢相,王钦若复知枢密院,直到天禧元年才拜相,距景德元年整整十四年。
 
其二事者,沈括《笔谈》云(1):“向文简拜右仆射(2),真宗谓学士李昌武曰(3):‘朕自即位以来,未尝除仆射,敏中应甚喜。’昌武退朝,往候之,门阑悄然。明日再对,上笑曰:‘向敏中大耐官职。’”存中自注云:“向公拜仆射年月,未曾考于国史,因见中书记,是天禧元年八月,而是年二月王钦若亦加仆射(4)。”予案,真宗朝自敏中之前,拜仆射者六人:吕端、李沆、王旦皆自宰相转(5),陈尧叟以罢枢密使拜(6),张齐贤以故相拜(7),王钦若自枢密使转。及敏中转右仆射,与钦若加左仆射同日降制(8),是时李昌武死四年矣。昌武者,宗谔也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沈括(1031—1095):字存中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宋仁宗嘉祐八年(1063)进士,官至翰林学士、权三司使,博学能文。著有《梦溪笔谈》二十六卷,是一部涉及自然科学、工艺技术、社会历史、文学艺术诸方面的综合性笔记著作。
 
(2)向文简:即向敏中(949—1020),开封(今属河南)人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)进士,真宗咸平四年(1001)拜同平章事,后因事被贬,天禧初年加吏部尚书,升右仆射。谥号“文简”。右仆射:北宋时期,神宗元丰改制以前,为二品寄禄官,仅表示品级俸禄。
 
(3)李昌武:即李宗谔(965—1013),字昌武,深州饶阳(今河北饶阳)人。宋太宗端拱二年(989)进士,官至翰林学士、右谏议大夫。
 
(4)“向公拜仆射年月”几句:《梦溪笔谈》卷九:“因见中书题名记:天禧元年八月,敏中加右仆射。然枢密院题名记:天禧元年二月,王钦若加右仆射。”
 
(5)吕端(935—1000):幽州安次(今河北廊坊)人。初仕后周,入宋,知成都府,宋太宗时官至参知政事,拜相,为政识大体,以清简为务,太宗称其“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”。真宗即位,加右仆射,以太子太保致仕,卒谥“正惠”。李沆(947—1004):洺州肥乡(今河北邯郸)人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)进士,真宗时,自户部侍郎、参知政事拜相,又累加门下侍郎、尚书右仆射。王旦(957—1017):大名莘县(今山东莘县)人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)进士,以著作郎预编《文苑英华》。真宗时累官至宰相,谥号“文正”。转:官制用语,转任同品秩的其他官职。
 
(6)陈尧叟(961—1017):阆中(今属四川)人。宋太宗端拱二年(989)状元及第,大中祥符五年(1012)为同平章事,充枢密使,九年,因病拜右仆射,知河阳。枢密使:唐代始置,宋代为枢密院长官,与宰相共同执政,有发兵之权,无拥兵之重,神宗以后情况有所不同。
 
(7)张齐贤(943—1014):曹州冤句(今山东菏泽)人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(977)进士,真宗初年拜兵部尚书、同平章事,因朝会失仪免职,景德二年(1005),为吏部尚书,复拜右仆射。卒谥“文定”。
 
(8)同日降制:据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,其事同在天禧元年(1017)八月,但相差两日(徐规《〈容斋随笔〉补正》,《文献》1999年第3期)。
 
【翻译】
 
第二件事,沈括《梦溪笔谈》说:“向文简拜右仆射,真宗对翰林学士李昌武说:‘朕自即位以来,还不曾除授仆射,这回向敏中应该很高兴。’昌武退朝,去看望他,见其门庭寂然。第二天报告皇上,皇上笑着说:‘向敏中经得起大官。’”沈存中自注说:“向公拜仆射的时间,未曾载于国史,有次看见中书题名记,是在天禧元年八月,而本年二月王钦若也加仆射。”笔者按,真宗朝自向敏中之前,拜仆射者有六人:吕端、李沆、王旦都自宰相转官,陈尧叟罢枢密使而拜,张齐贤以故相拜,王钦若自枢密使转官。到敏中转官右仆射,与王钦若加左仆射同一天降的制书,这时李昌武已经死去四年了。昌武,名李宗谔。
 
其三事者,存中《笔谈》又云:“时丁晋公从真宗巡幸,礼成,诏赐辅臣玉带。时辅臣八人,行在祗候库止有七带,尚衣有带,谓之‘比玉’,价直数百万,上欲以足其数。公心欲之,而位在七人之下,度必不及己,乃谕有司:‘某自小私带可服,候还京别赐可也。’既各受赐,而晋公一带仅如指阔,上顾近侍速易之,遂得尚衣御带(1)。”予按,景德元年真宗巡幸西京(2),大中祥符元年巡幸泰山,四年幸河中(3),丁谓皆为行在三司使(4),未登政府。七年,幸亳州(5),谓始以参知政事从。时辅臣六人,王旦、向敏中为宰相,王钦若、陈尧叟为枢密使,皆在谓上,谓之下尚有枢密副使马知节(6),即不与此说合。且既为玉带,而又名“比玉”,尤可笑。魏泰无足论,沈存中不应尔也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“时丁晋公从真宗巡幸”几句:语出《梦溪笔谈》卷二十二。丁晋公,即丁谓(966—1037)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宋太宗淳化三年(992)进士,官至枢密使、同平章事,封晋国公。辅臣,辅弼大臣。行在,天子出游,中途停顿、住宿的地方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李贤注引蔡邕《独断》:“天子以四海为家,故谓所居为行在所。”祗(zhī)候库,宋朝太府寺所属机构,负责收受钱帛、器皿、什物、衣服、巾带、茶菽,以备皇帝殿庭赏赐或诏令颁赐。尚衣,尚衣库。宋真宗时改内衣库置,负责收藏皇帝服御诸物。
 
(2)西京:宋以汴京为东京,洛阳为西京。
 
(3)河中:河中府,在今山西永济。
 
(4)三司使:官名。统领盐铁、度支、户部,掌国家财用大计,应四方贡赋出入。
 
(5)幸亳州:宋真宗谒告亳州太清宫。亳州,今属安徽。
 
(6)马知节(955—1019):祥符(今河南开封)人。宋太宗时以荫入仕,官至宣徽南院使、检校太尉,知枢密院事。
 
【翻译】
 
第三件事,沈存中《梦溪笔谈》又说:“当时丁晋公随从真宗巡幸,封禅礼成,诏赐辅臣玉带。当时辅臣共八人,行在祗候库只有七条玉带,尚衣库有御用玉带,名为‘比玉’,一条价值数百万,皇上想用它凑足八条之数。丁晋公想得到比玉,而地位在七人之下,估计轮不到自己,就告诉有关部门:‘我有私人小玉带可以使用,等回京再另给我吧。’等到各位辅臣都受赐,晋公的玉带仅有一指宽,真宗回头命近侍赶快换下,这样晋公就得到了尚衣库御带。”笔者按,景德元年真宗巡幸西京,大中祥符元年巡幸泰山,四年幸河中,丁谓都任行在三司使,不是行政长官。七年,真宗幸亳州,丁谓才以参知政事身份随从。当时辅臣六人,王旦、向敏中为宰相,王钦若、陈尧叟为枢密使,地位在丁谓之上,丁谓之下还有枢密副使马知节,这就和此说不相吻合。况且既为玉带,而又名“比玉”,尤为可笑。魏泰不值一提,沈存中不应如此。
上一篇:喷嚏
下一篇:谤书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竹林清泉 评论 野史不可信:正史也好,野史也好,都是“不能不信,不可全信”。考查订正之余,也不必大惊小怪。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