谤书

【原文】
 
司马迁作《史记》,于《封禅书》中(2),述武帝神仙、鬼灶、方士之事甚备(3),故王允谓之谤书(4)。国朝景德、祥符间(5),治安之极,王文穆、陈文忠、陈文僖、丁晋公诸人造作天书符瑞(6),以为固宠容悦之计。及真宗上仙(7),王沂公惧贻后世讥议(8),故请藏天书于梓宫以灭迹(9)。而实录之成(10),乃文穆监修,其载崇奉宫庙(11),祥云、芝鹤(12),唯恐不详,遂为信史之累(13),盖与太史公谤书意异而实同也(14)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谤书:攻击谤讪之书。《后汉书·蔡邕列传》:“允曰:‘昔武帝不杀司马迁,使作谤书,流于后世。’”后世亦以“谤书”为《史记》的别称。
 
(2)封禅(shàn):祭祀天地的大典。帝王至泰山顶上给泰山加土以祭天,称“封”;在泰山脚下梁甫山拓土祭地,称“禅”。
 
(3)鬼灶:灶神,也称灶君、灶王爷,号称能上天言人罪,民间供奉于厨房,掌管一家祸福、财气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(李)少君上言曰:‘祠(祭祀)灶则致物,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,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寿,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,见之以封禅则不死……’于是天子始亲祠灶,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,而事化丹沙诸药齐(剂)为黄金矣。”方士:求仙、炼丹以期长生不老的术士。后来泛称医、卜、星、相之流。
 
(4)王允(137—192):太原祁县(今山西祁县)人。汉灵帝时拜豫州刺史,献帝时任司徒,结交吕布刺杀董卓。后被董卓部将李傕、郭汜等所杀。
 
(5)祥符:大中祥符,宋真宗年号(1008—1016)。
 
(6)王文穆:即王钦若,谥文穆。陈文忠:即陈尧叟,谥文忠。陈文僖:即陈彭年(961—1017),抚州南城(今江西南城)人。宋太宗雍熙二年(985)进士,官至兵部侍郎。谥文僖。天书:天神所赐之书。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·大中祥符元年》载,大中祥符元年正月,宋真宗召王旦、王钦若等曰:“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,夜将半,朕方就寝,忽一室明朗,惊视之次,俄见神人,星冠绛袍,告朕曰:‘宜于正殿建黄箓道场一月,当降天书《大中祥符》三篇,勿泄天机。’……适睹皇城司奏,左承天门屋之南角,有黄帛曳于鸱吻之上,朕潜令中使往视之,回奏云:‘其帛长二丈许,缄一物如书卷,缠以青缕三周,封处隐隐有字。’朕细思之,盖神人所谓天降之书也。”王旦等皆再拜称万岁。符瑞:吉祥的征兆,多指帝王受命之征兆。
 
(7)上仙:登仙,这里是讳言死亡。
 
(8)王沂公:即王曾(978—1038),青州益都(今山东青州)人。宋真宗咸平五年(1002)进士第一,官至右仆射、同平章事,封沂国公。
 
(9)梓宫:皇帝、皇后的棺木。
 
(10)实录:一种史书体裁。皇帝崩逝,取起居注、日录、时政记等记注之作,并诏令章奏等,年经月纬,汇而成编。
 
(11)宫庙:宫观。宋代宫观分京城的内宫观和府州军县的外宫观。真宗大中祥符元年(1008)始建昭应宫以奉天书,后改名为玉清昭应宫,供奉玉皇大帝等神,并设置宫观使,以前任或现任宰相充任。玉清昭应宫之外,又有景灵宫、太一宫、会灵观、祥源观,等等。
 
(12)芝鹤:灵芝、仙鹤。皆为祥瑞之物。
 
(13)信史:纪事真实而无所讳饰的史籍。
 
(14)太史公:指司马迁。太史,先秦时为史官及历官之长,秦称太史令,汉属太常,掌天文历法,因史官与历官不分,故司马迁以掌天官之太史,而负修史之任。
 
【翻译】
 
司马迁作《史记》,在《封禅书》中,记述汉武帝关于神仙、灶神、方士之类的史事甚为详备,所以王允称之为谤书。本朝景德、大中祥符年间,四海升平,王文穆公、陈文忠公、陈文僖公、丁晋公等人假造天书祥瑞,作为巩固地位取悦圣意的手段。等到真宗逝世,王沂公担心这会遭到后世的批评,所以请求把天书藏入真宗梓宫以消灭证据。而真宗实录的编修,是王文穆公监修的,其中记载崇奉宫观,祥云、灵芝仙鹤等等祥瑞,唯恐不够详细,于是成为信史的污点,这和太史公的谤书相比真是用意不同而效果一样啊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