容斋随笔

容斋随笔 《容斋随笔》,古代笔记小说。内容广泛,资料丰富,包括经史诸子百家、文学艺术、历代典章制度、医卜、星历、宋代掌故以及人物评价等方面内容。有去伪存真的考订,也有入情入理的分析,其中对一些历史经验的总结颇有见地。 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首。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书。
姓氏不可考
【原文】
 
姓氏所出,后世茫不可考,不过证以史传,然要为难晓,自姚、虞、唐、杜、姜、田、范、刘之外(2),余盖纷然杂出。且以《左传》言之:申氏出于四岳(3),周有申伯(4),然郑又有申侯(5),楚有申舟(6),又有申公巫臣(7),鲁有申繻、申枨(8),晋有申书,齐有申鲜虞。贾氏姬姓之国(9),以国氏,然晋有贾华(10),又狐射姑亦曰贾季(11),齐有贾举(12)。黄氏嬴姓之国(13),然金天氏之后(14),又有沈姒蓐黄之黄(15),晋有黄渊。孔氏出于殷(16),孔子其后也,然卫有孔达,宋有孔父(17),郑有孔叔,陈有孔宁,齐有孔虺,而郑子孔之孙又为孔张(18)。高氏出于齐(19),然子尾之后又为高彊(20),郑有高克(21),宋有高哀。国氏亦出于齐(22),然邢有国子(23),郑子国之孙又为国参(24)。晋有庆郑(25),齐有庆克(26),陈有庆虎(27)。卫有石碏(28),齐有石之纷如(29),郑有石[无法输入](30),周有石尚,宋有石彄(31)。晋有阳处父(32),楚有阳丐(33),鲁有阳虎(34)。孙氏出于卫(35),而楚有叔敖(36),齐有孙书,吴有孙武(37)。郭氏出于虢(38),而晋有郭偃,齐有郭最,又有所谓郭公者(39)。千载之下,遥遥世祚,将安所质究乎?(40)
 
【注释】
 
(1)姓氏:姓与氏的合称。姓早于氏。姓从母系而来,为血缘标识,用以别婚姻,同姓不婚。氏从父系而来,为政治、经济、军事之象征,用以别贵贱,贵者有氏,贱者有名无氏。秦代以后,姓氏合而为父系之姓,皆所以别婚姻,而以地望明其贵贱。
 
(2)姚:相传虞舜生于姚墟,以姚为姓。虞:舜之子商均封于虞城,后世因以国为氏。唐:帝尧居于陶为陶唐氏,后继帝挚为有唐氏。其后自夏至商,受封唐国,公族以国为氏。杜:帝尧后裔,居于杜城,以国为氏。姜:先秦古姓,相传出于炎帝之后。田:田为殷商族氏。春秋时晋国有田氏。又陈国厉公之子完因国内变乱,投奔齐,以“陈”“田”二字声相近,称田氏。范:春秋时晋国士会食邑于范,称范武子,后世以邑为氏。刘:刘氏,祁姓,为帝尧后裔。
 
(3)申氏出于四岳:四岳,虞舜时人,佐禹平水土有功,封于申,其地在今宁夏中卫至陕西米脂间,后裔以国为氏,姜姓。
 
(4)周有申伯:周宣王封其舅申伯于谢,以制荆蛮,申国迁至今河南南阳。
 
(5)郑又有申侯:春秋时,郑有申邑(今河南襄城),郑大夫以邑为氏。
 
(6)楚有申舟:申舟(?—前595),芈姓,字子舟,封于申,以邑为氏,故名申舟。
 
(7)申公巫臣:屈巫,楚国公族(诸侯同族),楚庄王大夫。后奔晋,为申氏。
 
(8)申繻:鲁国大夫。申枨(chéng):鲁国人,孔子的弟子。
 
(9)贾氏:贾国为西周诸侯国,故城在今山西临汾贾乡,后世以国为氏。姬姓:相传黄帝居于姬水,因以为姓。
 
(10)贾华:春秋时晋国大夫。
 
(11)狐射(yè)姑:晋国大夫狐偃之子。晋灭贾,为贾邑,狐射姑食采贾邑,以邑为氏,谓之贾季。
 
(12)贾举:春秋时齐庄公宦官。
 
(13)黄氏嬴姓之国:黄氏,嬴姓,以国为氏,夏商周时有黄国,黄夷人之后,故城在今河南潢川隆古乡。
 
(14)金天氏:少昊,黄帝之子,以金德王,故称金天氏。
 
(15)沈姒(sì)蓐(rù)黄:四个诸侯国名,为黄帝后裔台骀之后,姬姓,以国为氏,春秋时灭于晋。
 
(16)孔氏出于殷:商汤,子姓,又名太乙。其子孙一支以子加乙,为孔氏。
 
(17)孔父:宋国大夫。
 
(18)郑子孔之孙又为孔张:郑穆公之子嘉,字子孔,其孙张,以祖父字为氏,为孔张。
 
(19)高氏出于齐:高氏,姜姓,西周齐文公生公子高,公子高之孙傒为齐上卿,以祖父名为氏,为高傒。
 
(20)子尾之后又为高彊:子尾,姜姓,春秋时齐惠公之孙公子祈,字子高,其孙彊,以祖父字为氏,为高彊。
 
(21)高克:郑国大夫。
 
(22)国氏亦出于齐:国氏,姜姓,春秋齐公族。天子命国公伯相齐,其后代为齐上卿。
 
(23)邢: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于邢。在今河北邢台。后灭于卫。
 
(24)郑子国之孙又为国参:郑穆公之子发,字子国,其孙参以祖父字为氏,为国参。
 
(25)晋有庆郑:春秋时,晋有庆氏。庆郑,晋国大夫。
 
(26)齐有庆克:齐桓公之孙公孙克,字庆父,其子以父字为氏。
 
(27)陈有庆虎:庆虎,陈桓公五世孙。
 
(28)石碏(què):卫靖伯之孙。
 
(29)石之纷如:春秋时齐国小臣。
 
(30)[无法输入]:音chuò。
 
(31)宋有石彄(kōu):春秋时宋共公子段,字子石,其子彄以父字为氏,为石彄。
 
(32)晋有阳处父:阳处父,春秋时晋国太傅,以其邑为氏。
 
(33)楚有阳丐:春秋时楚穆王曾孙丐,以邑为氏,为阳丐。
 
(34)鲁有阳虎:春秋时鲁国季氏家臣阳虎。
 
(35)孙氏出于卫:春秋时卫国武公之子惠孙,惠孙之孙乙,以祖父字为氏,为孙仲。
 
(36)叔敖:春秋时楚国令尹。三任令尹而不喜,三次去职而不悔。
 
(37)孙武:春秋时齐国人。以兵法求见吴王阖闾,为吴将,西破强楚,北威齐晋。
 
(38)郭氏出于虢(guó):虢,周代诸侯国名,有东虢、西虢、南虢、北虢。虢之转音谓郭。
 
(39)又有所谓郭公者:周文王弟虢仲封于西虢(今陕西宝鸡),虢仲裔孙序,号郭公,后世以郭为氏。
 
(40)按,对此问题如欲深究,可以参看虞万里《〈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〉序》(中华书局2014)。
 
【翻译】
 
姓氏的起源,后世茫茫然难以考索,不过利用史传进行考证,但也难弄清楚,众多姓氏中,除姚、虞、唐、杜、姜、田、范、刘之外,其余大多混乱复杂。姑且以《左传》的记载来说:申氏源出于虞舜时的四岳,周有申伯,然而郑国又有申侯,楚国有申舟,另外有申公巫臣,鲁国有申繻、申枨,晋国有申书,齐国有申鲜虞。贾氏本为姬姓之国,以国为氏,然而晋国有贾华,另外狐射姑也称贾季,齐国有贾举。黄氏源出于嬴姓之国,然而黄帝之子少昊的后代,又有沈、姒、蓐、黄四国,其中有黄氏,晋国有黄渊。孔氏源出于殷,孔子是其后代,然而卫国有孔达,宋国有孔父,郑国有孔叔,陈国有孔宁,齐国有孔虺,而郑子孔之孙又叫孔张。高氏源出于齐,然而子尾的后代又叫高彊,郑国有高克,宋国有高哀。国氏也源出于齐,然而邢国有国子,郑子国之孙又叫国参。晋国有庆郑,齐国有庆克,陈国有庆虎。卫国有石碏,齐国有石之纷如,郑国有石[无法输入],周国有石尚,宋国有石彄。晋国有阳处父,楚国有阳丐,鲁国有阳虎。孙氏源出于卫,而楚国有孙叔敖,齐国有孙书,吴国有孙武。郭氏源出于虢,而晋国有郭偃,齐国有郭最,还有个叫郭公的。数千年以后,世系悠久邈远,又怎么能考证得清楚呢?
上一篇:魏相、萧望之
下一篇:畏无难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竹林清泉 评论 姓氏不可考:也不必考。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