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(2),以十二月出师,衣之偏衣(3),佩之金玦(4)。《左氏》载狐突所叹八十余言,而词义五转。其一曰:“时,事之征也(5);衣,身之章也(6);佩,衷之旗也(7)。”其二曰:“敬其事,则命以始(8);服其身,则衣之纯(9);用其衷,则佩之度(10)。”其三曰:“今命以时卒,閟其事也(11);衣之尨服,远其躬也(12);佩以金玦,弃其衷也(13)。”其四曰:“服以远之(14),时以閟之(15)。”其五曰:“尨凉(16),冬杀(17),金寒(18),玦离(19)。”其宛转有味,皆可咀嚼。《国语》亦多此体,有至六七转,然大抵缓而不切(20)。
【注释】
(1)狐突(?—前637):晋国大夫,重耳(晋文公)的外祖父。
(2)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:事见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。晋侯,这里指晋献公(?—前651),晋武公之子。东山皋落氏,在今山西垣曲。
(3)偏衣:自背缝中分,左右颜色不同的衣服。
(4)金玦(jué):玦,佩身之物,形如环而缺,故名,多以玉制成。金玦则以青铜制成。
(5)时,事之征也:时,时令。征,象征,征验。十二月为肃杀之时,象征其心存杀意。
(6)衣,身之章也:章,标志。古代以衣服颜色表明身份贵贱。
(7)佩,衷之旗也:佩,即前所谓“金玦”。衷,内心,诚心。旗,旗帜,这里与“征”“章”的意思相近。佩物是心意的外显。
(8)敬其事,则命以始:如果重视此事,就应该在春夏发布命令,而非十二月。
(9)服其身,则衣之纯:纯,纯色,一色。古代戎装,特别讲究一色,不应以偏衣为戎装。
(10)用其衷,则佩之度:度,规定,制度,古人以佩玉为常规。要想使他的诚心为自己所用,就应该佩玉玦而非金玦。
(11)今命以时卒,閟(bì)其事也:时卒,年终。閟,同“闭”。如今年终发布命令,那是要让大事行不通。
(12)衣之尨(lóng)服,远其躬也:尨服,杂色衣服。赐给杂色的戎装,那是要让他疏远。
(13)佩以金玦,弃其衷也:让他佩带金玦,那是表示弃用他的诚心。
(14)服以远之:令其着偏衣,是要疏远他。
(15)时以閟之:使其冬季出征,是要使事情行不通。
(16)尨凉:杂色意味凉薄。
(17)冬杀:冬天意味肃杀。
(18)金寒:金属意味寒冷。
(19)玦离:玦意味决绝。
(20)缓:行文不紧凑。
【翻译】
晋献公让太子申生讨伐东山皋落氏,在十二月出师,穿着左右两色的衣服,佩带金玦。《左传》记载了狐突感叹的话不过八十多字,而表意竟有五层转折。第一层说:“时令,是事情的征象;衣服,是身份的标志;佩饰,是心意的旗帜。”第二层说:“如果看重这件事,就应该在春季发布命令;赐予衣服,就要用纯色;使其衷心为自己所用,就要让他佩带合乎规定的饰物。”第三层说:“如今年终发布命令,这是要让事情行不通;赐给他杂色的衣服,是要使他疏远;让他佩带金玦,是表示丢弃太子的心情。”第四层说:“用衣服疏远他,用时令使其行不通。”第五层说:“杂色意味凉薄,冬天意味肃杀,金意味寒冷,玦意味决绝。”语言宛转富有韵味,值得品鉴。《国语》也有很多这类文字,有的转折多至六七层,但是大多拖沓而不紧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