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悰

【原文】
 
唐懿宗咸通二年二月(2),以杜悰为相。一日,两枢密使诣中书(3),宣徽使杨公庆继至(4),独揖悰受宣,三相起避。公庆出书授悰,发之,乃宣宗大渐时(5),宦官请郓王监国奏也(6)。且曰:“当时宰相无名者,当以反法处之。”悰反复读,复封以授公庆,曰:“主上欲罪宰相,当于延英面示圣旨(7)。”公庆去,悰谓两枢密曰:“内外之臣(8),事犹一体。今主上新践阼(9),固当以仁爱为先,岂得遽赞成杀宰相事!若习以性成,则中尉、枢密岂得不自忧乎(10)!”两枢密相顾默然,徐曰:“当具以公言白至尊,非公重德,无人及此。”三相复来见悰,微请宣意,悰无言。三相惶怖,乞存家族。悰曰:“勿为它虑。”既而寂然。及延英开,上色甚悦。此《资治通鉴》所载也(11)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杜悰(794—873):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诗人杜牧从兄。以荫入仕,尚唐宪宗之女岐阳公主。官至宰相、节度使,虽出将入相,而才不堪用,时人称之“秃角犀”(脱角的犀牛)。
 
(2)唐懿宗(833—873):即李漼,唐宣宗长子。初封郓王,大中十三年(859)宣宗驾崩,由宦官拥立监国,随后即位,年号咸通(860—874)。
 
(3)枢密使:唐代置内枢密使,由宦官担任,掌宫廷奔走,宣传机密诏奏,若皇帝有所处分,则宣付政事堂,后来权势渐重,以至操纵君主废立。中书:即政事堂,宰相议政办公之所。
 
(4)宣徽使:唐宪宗时置,以宦官充任,总领内诸司使及三班内侍之名籍,掌其迁补、郊祀、朝会、宴享供帐,检视内外进奉名物。
 
(5)大渐:谓病势加剧。
 
(6)监国:君主因故不能亲政,由太子或近亲摄政。
 
(7)延英:延英殿,在大明宫。唐肃宗时,宰相苗晋卿年迈行动不便,皇帝特于延英殿召对,以示优礼,后沿为成例。
 
(8)内外之臣:内臣谓宫内宦官。外臣谓朝臣。
 
(9)践阼(zuò):即帝位。
 
(10)中尉:护军中尉。唐代后期以宦官充任,统领禁军。
 
(11)此《资治通鉴》所载也:事见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咸通二年》。
 
【翻译】
 
唐懿宗咸通二年二月,以杜悰为相。一日,两位枢密使到中书省,宣徽使杨公庆随后也到了,唯独揖让杜悰听宣,另外三位宰相起身回避。杨公庆拿出一份文件交给杜悰,打开一看,原来是宣宗病危时,宦官请郓王监国的奏书。并且说:“当时宰相没有在奏章上署名的,应以反对皇帝论处。”杜悰反复阅读,又封起来交还杨公庆,说:“皇上要治宰相的罪,应当在延英殿当面宣示圣旨。”杨公庆离去以后,杜悰对两位枢密使说:“臣子不分内廷外朝,都是一个整体。如今皇上新即位,本应以仁爱为先,哪能贸然赞成杀宰相的事!如果习以为常,那么护军中尉、枢密使岂能不忧虑自己的命运!”两位枢密使相互对视默默无语,缓缓地说:“我们会把您的话详细呈奏皇上,您道德淳厚,无人能及。”三位宰相随后又见杜悰,想请他宣示旨意,杜悰沉默无言。三位宰相惶恐不安,恳求保全家族。杜悰说:“不必忧虑太多。”然后复归沉默。等到延英殿召见群臣,皇上甚为愉悦。这是《资治通鉴》的记载。
 
《新唐史》云(1):宣宗世,夔王处大明宫(2),而郓王居十六宅(3)。帝大渐,遗诏立夔王,而中尉王宗贯迎郓王立之(4),是为懿宗。久之,遣枢密使杨庆诣中书独揖悰。它宰相毕諴、杜审权、蒋伸不敢进(5),乃授悰中人请帝监国奏,因谕悰劾大臣名不在者。悰语之如前所云,庆色沮去,帝怒亦释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《新唐史》云:事见《新唐书·杜悰列传》。
 
(2)夔王:指李滋(844—863),唐宣宗第四子。会昌六年(846)封夔王,居大明宫内院,深得宣宗宠爱。大明宫:唐皇宫名。贞观八年(634)建永安宫,次年改名大明宫。
 
(3)十六宅:唐玄宗开元以后,在长安安国寺东兴建大宅,命诸王分院居住,取整数又称十王宅。唐末乾宁四年(897),韩建与宦官刘季述发兵围十六宅,尽杀诸王,十六宅遂废。
 
(4)王宗贯:《新唐书》《资治通鉴》均作“王宗实”。
 
(5)毕諴(xián):郓州须昌(今山东东平)人。唐文宗大和六年(832)进士,懿宗咸通元年(860)拜相。杜审权:京兆(今陕西西安)人。唐宣宗时,累迁兵部侍郎、翰林学士。懿宗即位,召拜吏部尚书,咸通三年(862),以本官同平章事。蒋伸(799—881):常州义兴(今江苏宜兴)人。唐宣宗大中末年,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。懿宗咸通二年(861),出为河中节度使,同平章事。
 
【翻译】
 
《新唐书》记载:唐宣宗朝,夔王住在大明宫,而郓王住在十六宅。宣宗病危,遗诏立夔王,而护军中尉王宗实迎立郓王,就是懿宗。过了许久,派遣枢密使杨庆到中书单独揖见杜悰。其他几位宰相毕諴、杜审权、蒋伸不敢进见,于是把宦官请懿宗监国的奏章交给杜悰,并转达圣谕让杜悰弹劾没有在奏章上署名的大臣。杜悰告诉他前文所述意见,杨庆脸色沮丧地离去,皇帝的怒气也消了。
 
予以史考之,懿宗即位之日,宰相四人,曰令狐绹、曰萧邺、曰夏侯孜、曰蒋伸(1),至是时唯有伸在,三人者罢去矣。諴及审权乃懿宗自用者,无由有斯事。盖野史之妄,而二书误采之。温公以唐事属之范祖禹(2),其审取可谓详尽,尚如此。信乎,修史之难哉!
 
【注释】
 
(1)令狐绹:宜州华原(今陕西铜川)人。唐文宗大和四年(830)进士,宣宗时官至宰相。懿宗即位,罢相,出为河中节度使。萧邺:南朝梁宗室后裔。进士出身,唐宣宗时官至工部尚书同平章事。懿宗即位,罢相,出为荆南节度使。夏侯孜(?—约869):亳州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。唐敬宗宝历二年(826)进士,宣宗末年拜相。懿宗即位,罢相,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。
 
(2)温公以唐事属之范祖禹:司马光主持编修《资治通鉴》,刘攽、刘恕、范祖禹分掌唐史。按,祖禹修书十五年,以其所自得者,又撰《唐鉴》十二卷。
 
【翻译】
 
我以史实考证,唐懿宗即位之日,宰相有四人,是令狐绹、萧邺、夏侯孜、蒋伸,当时只有蒋伸在任,其余三人都已罢免。毕諴及杜审权是懿宗亲自任用的,不可能有这事。这是野史的胡乱记载,而《资治通鉴》和《新唐书》错误采用。司马温公把唐代史事交付范祖禹,他对材料的鉴别选用可谓严谨详尽,尚且如此。唉,修史实在是难啊!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