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渊明

【原文】
 
陶渊明高简闲靖,为晋、宋第一辈人。语其饥则“箪瓢屡空”“瓶无储粟”(1),其寒则“短褐穿结”“絺绤冬陈”(2),其居则“环堵萧然,风日不蔽”(3)。穷困之状可谓至矣。读其《与子俨等疏》云(4):“恨室无莱妇(5),抱兹苦心。汝等虽不同生(6),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(7)。管仲、鲍叔(8),分财无猜(9),他人尚尔,况同父之人哉!”然则犹有庶子也。《责子》诗云:“雍、端年十三。”此两人必异母尔。渊明在彭泽(10),悉令公田种秫(11),曰:“吾常得醉于酒足矣。”妻子固请种粳(12),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(13),五十亩种粳。其自叙亦云:“公田之利,足以为酒,故便求之。”犹望一稔而逝(14),然仲秋至冬,在官八十余日,即自免去职。所谓秫、粳,盖未尝得颗粒到口也,悲夫!
 
【注释】
 
(1)箪(dān):盛饭用的圆形竹器。
 
(2)短褐:短的粗布衣服。穿结:衣服洞穿和补缀,十分破烂。絺绤(chīxì):葛布的统称,其细者称絺,粗者称绤,是夏季的衣服。
 
(3)环堵:四面围绕土墙的狭小而简陋之居室。堵,土墙。上引诸文分别见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《归去来兮辞》《自祭文》。
 
(4)子俨等:陶渊明的五个儿子,名俨、俟(sì)、份(bīn)、佚(yì)、佟(tóng);小名分别为舒、宣、雍、端、通。疏:这里是书信的意思。
 
(5)莱妇:春秋时楚国老莱子的妻子,曾劝阻其接受楚王官爵。后用以指称贤妻。
 
(6)不同生:不是一母所生。
 
(7)四海皆兄弟之义:语出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司马牛忧曰:‘人皆有兄弟,我独亡。’子夏曰:‘商闻之矣: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”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?’”
 
(8)管仲(?—前645):名夷吾,字仲,春秋时齐国颍上(今安徽颍上)人。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。鲍叔:鲍叔牙,春秋时齐人。知管仲之贤,荐其于齐桓公。管仲说:“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鲍子也。”后世言人之相知,常称“管鲍”。
 
(9)分财无猜: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管仲曰:‘吾始困时,尝与鲍叔贾,分财利多自与,鲍叔不以我为贪,知我贫也。’”
 
(10)渊明在彭泽:晋安帝义熙元年(405)八月,陶渊明为彭泽令,在官八十多天,自免职,归隐。彭泽,今属江西。
 
(11)公田:官府的田,官吏在任时其收入为俸禄的一部分。秫(shú):黏高粱,可以酿酒。
 
(12)粳(jīng):不黏之稻谷。
 
(13)顷:一百亩。
 
(14)一稔(rěn):一年。稔,庄稼成熟。
 
【翻译】
 
陶渊明高雅简古闲静,是晋、宋之际第一等人物。说到饥饿则是“箪瓢常空”“瓶无储粮”,说到寒冷则是“短衣破烂”“冬着夏服”,说到居所则是“四壁空空,不蔽风日”。可说是贫困到了极点。读他的《与子俨等疏》:“遗憾家无贤妻,怀抱苦心。你等虽非一母所生,也应心怀四海皆兄弟之义。管仲、鲍叔,分钱时毫无猜忌,外人之间尚且如此,何况你们是同父兄弟呢!”看来陶渊明是有庶子的。《责子》诗云:“雍、端年十三。”此兄弟二人必不同母。陶渊明在彭泽,命公田全部种秫,说:“这样我就能不缺酒喝了。”妻儿坚决请求种粳,他就拿二顷五十亩种秫,五十亩种粳。他在《归去来兮辞》序中写道:“公田的收成,足够酿酒,所以便求了彭泽令这个官职。”本希望过一年然后离任,但是自仲秋至冬日,在任仅八十多天,就主动辞职。所说的秫、粳,一粒都没能吃到口,令人悲慨!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