容斋随笔

容斋随笔 《容斋随笔》,古代笔记小说。内容广泛,资料丰富,包括经史诸子百家、文学艺术、历代典章制度、医卜、星历、宋代掌故以及人物评价等方面内容。有去伪存真的考订,也有入情入理的分析,其中对一些历史经验的总结颇有见地。 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首。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书。
一以贯之
【原文】
 
“一以贯之”之语,圣贤心学也。夫子以告曾子、子贡(1),而学者犹以为不同。尹彦明曰:“子贡之于学,不及曾子也如此。孔子于曾子,不待其问而告之,曾子复深喻之曰‘唯’。至于子贡,则不足以知之矣,故先发‘多学而识之’之问,果不能知之以为然也,又复疑其不然而请焉,方告之曰‘予一以贯之’。虽闻其言,犹不能如曾子之唯也(2)。”范淳父亦曰:“先攻子贡之失,而后语以至要。”予窃以为二子皆孔门高第也,其闻言而唯,与夫闻而不复问,皆已默识于言意之表矣。世儒所以卑子贡者,为其先然“多学而识之”之旨也,是殆不然。方闻圣言如是,遽应曰“否”,非弟子所以敬师之道也,故对曰“然”,而即继以“非与”之问,岂为不能知乎?或者至以为孔子择而告参、赐,盖非余人所得闻,是又不然。颜氏之子(3),冉氏之孙(4),岂不足以语此乎?曾子于一“唯”之后,适门人有问,故发其“忠恕”之言。使子贡是时亦有从而问者,其必有以诏之矣。
 
【注释】
 
(1)夫子以告曾子、子贡: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子曰:‘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。’曾子曰:‘唯。’子出,门人问曰:‘何谓也?’曾子曰:‘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’”
 
(2)“至于子贡”几句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赐也,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?’对曰:‘然,非与?’曰:‘非也,予一以贯之。’”
 
(3)颜氏之子:指颜回,鲁国人,孔子的弟子。以德行著称,后世儒家尊为“复圣”。
 
(4)冉氏之孙:即冉求。
 
【翻译】
 
“一以贯之”这句话,是圣贤心心相传的学问。夫子把它分别告诉曾子、子贡,而学者们还以为这其间有不同。尹彦明说:“子贡在学习上,不及曾子到这种程度。孔子对曾子,不等他发问就告诉他,曾子深有领会说‘是’。至于子贡,就不能直接领会这个意思,所以先发‘博学而牢记’这一问,子贡果然不懂这话而认为孔子就是‘博学牢记’,接着又怀疑不是如此而发问,孔子才告诉他说‘予一以贯之’。虽然听了孔子的话,还是比不上曾子领会之深。”范淳父也说:“先批评子贡的错误,然后把关键意思告诉他。”我窃以为曾子、子贡都是孔门高徒,曾子听到后说“是”,和子贡听到以后不再发问,都是把孔子的意思默记在心的表现。寻常读书人之所以看不起子贡,是在于他先赞同了“博学而牢记”的话,这恐怕不对。一听到圣人的话,就立即回应说“否”,这并非弟子尊敬师长之道,所以先回答“对”,然后马上接着来一个“不是这样吗”的追问,这哪里是不知道呢?有人甚至认为孔子有选择性地告诉曾子、子贡,不是其余弟子能够听到的,这看法又不对。颜渊、冉求这样优秀的弟子,难道孔子也不值得对他们讲这句话吗?曾子在一个“是”字之后,正好别的弟子问他,所以引出“忠恕”的话。倘使子贡那时也有向他发问的,他必定也会有明确解释的。
上一篇:晏子、杨雄
下一篇:裴潜、陆俟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竹林清泉 评论 一以贯之:【“子曰:‘赐也,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?’对曰:‘然,非与?’曰:‘非也,予一以贯之。’”】从这段注释看,孔子是用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,在检验子贡的辨别能力,而子贡不出所料地做了错误的选择。所以,孔子不得不把自己学说的主要特征明白地告诉给子贡。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